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育儿·解读童心]注意!孩子“狠话”背后有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17 16:03: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你是一个大臭屁!”天哪,孩子最近特别爱说“脏话”、放“狠话”,他怎么变得这么可怕?是教育失败了吗?爸爸妈妈要冷静,这是孩子语言发展从被动吸纳到主动运用的重要转折期!
  他发现了语言的力量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1岁多的孩子能发现一个词语与一个外物配对,比如“妈妈!”“哎!”他在反复的一问一答中感受着语言的指称带来的喜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3岁至4岁,他对语言的吸纳开始转入主动运用,他发现了更有趣的事:语言是有力量的!特别是一些语音高亢、隐含力量的话,孩子会更喜欢尝试使用。因为这些语言真的太有“魔力”了,竟然能引起别人的不同反应。这些反应让孩子们觉得能够通过说脏话吸引别人的关注,比如操控比自己强大的爸爸妈妈的感受。不必太紧张,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正常过程。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得比较平缓,有的则比较激烈。
  别难过,他可能没有恶意
  孩子很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敏锐地抓住那些新鲜刺激的“关键词”,比如“他妈的”“笨蛋”“臭狗屎”等等。孩子最初接触脏话和不雅语言时,喜欢不分场合,乐此不疲地使用——这会让成人感到受伤。
  但他们并没有恶意,因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其中的真正含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孩子在说脏话的时候可能表情和语言表达的词义都是不匹配的。
  他在尝试用语言代替拳头表达情绪
  当然,也有孩子会知道自己说的话是让人不愉快的。当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遇到挫折,他们需要发泄心中的不满时,有时会说出难听的话表达他的愤怒。别急着生气,你需要意识到,他好像从喜欢挥舞拳头、摔东西的“行动家”,变成了一个“嘴炮”,在这个阶段,他在尝试用语言来传递信息——这无疑是一场进步!看见孩子“脏话”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把握时机恰当引导,能帮助孩子进一步学会语言使用的规范,获得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疏导的能力。
  你可以这样做
  淡化处理。成人的反应越紧张、激烈,儿童越喜欢去关注和使用,也越觉得快乐和满足。建议家长尽可能淡化处理,对他们的表达表现出一点也不好玩及和别的话没什么区别的样子。
  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的可替代词汇。如果孩子骂外婆是“白痴”,你可以问他“:你觉得白痴是什么意思?”他可能会说:“外婆总是找不到东西……”你马上纠正“:那就该说‘外婆容易忘事’才对。”但孩子依旧反复这样说时,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如果他总是这样说,可能会失去朋友,伤害别人。
  用游戏改变习惯。一味强调规则可能遭到孩子的刻意对抗。一位爸爸曾和孩子发现在电视节目中脏话会被“哔”的音效代替,所以和孩子玩“哔”音游戏。一段时间后,当孩子想要再使用不好的词时就会停下来,想想还有什么表达方式。
  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出口”。像《我床底下有只会放屁的小怪兽》《呀!屁股》这类绘本,刚好满足孩子在这个阶段对“粗俗”语言的喜好。让孩子以一种合适的、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尽情享受这类语言带来的乐趣。
  去掉孩子学脏话的源头。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另外,也要注意影视作品中暴力、粗俗的元素以及周围人对孩子的影响。(方程《育儿周刊》)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