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新教育家·特别报道]再生育子女“类隔代教育”问题的 应对策略初探——以绵竹市遵道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06-10 12:29: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5·12大地震是我国目前毁灭性最强、伤亡人数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难,它不仅给震区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与财产损失,还给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5·12地震中,因震失独的家庭有8000余户,政府为此出台“再生育关怀”政策,并于2011年9月底取得3106名四川再生育婴儿的良好社会效果。
  由于再生育子女父母与孩子年龄相差40岁以上,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父辈与子辈年龄差,导致家庭年龄结构发生断层,出现了“类隔代家庭”现象,进而使得“类隔代教育” 陷入“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的尴尬局面。
  经过调查、访谈、查阅现有文献,结果表明:重灾区类隔代家庭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存在年龄代沟、教育观念守旧、缺乏情感沟通与引导、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等潜在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实施 “再生育子女帮扶计划”中,我们摸索出以下路子:
  一、主动对接,探索类隔代教育合力的途径
  众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作为学校,我们就是要从当前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家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做法:
  一是请进来,把再生育子女学生的家长请进学校来,开展六讲。即,请相关领导讲有关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请教育骨干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请教育专家讲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请优秀班主任讲学生个性发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养成途径;请优秀家长讲自己教育子女的好做法;请班主任教师们给家长释疑解难。
  二是走出去,改进家访形式。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家访的“三改”,即,一改单访一个家庭为依据生源分布,由学校行政领导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错时、分批到村或居民小区集中座谈。这样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此做法的优点是:同一村庄或居民小区的家长由于人员熟悉,交流起来无拘无束,且有横向可比性;二改传统家访的通报式为探讨式。以往的家访往往是“告状式” 或“通报式”,这种家访往往使学生很厌恶、家长很紧张,特别是再生育子女家长,往往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题大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身心焦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为此,我们把家访改为“聊天式”“商讨式”,家访过程中,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种形式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孩子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三改只就孩子讲教育方法、议学习技巧、谈提高素质的途径,提高了家访的效率。
  三是利用现代手段改善家校联系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除利用 “家校联系单”“书信联系”“电话联系”等形式作为家校联系的方式外,还开通了手机短信、微信,每天都有学校大事通报、家庭作业等信息,拓宽了家校的信息渠道。
  二、围绕中心,化解类隔代教育的弊端
  我们围绕爱、辅、 帮、管、查五个字做文章:
  一是爱,即用爱凝聚学生的向心力,用爱赢得学生的信赖,用爱激发学生奋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既是教育界的共识,也是教育的途径。师爱不是解决温饱,而是塑造灵魂;师爱不是人之情感,而是民族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我遇到过这么一件事:班上有两个同学开玩笑开过了火,互相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有一个同学还把爷爷叫来,在他爷爷庇护下,双方差点动起了手。类隔代教育养成的唯我独尊的习惯暴露无遗,一时间我无力说服双方。事后我分别找他们谈心,我首先肯定他们对的、处理得好的地方,像妈妈一样指出他们没有做好的原因。真诚的批评,爱心的感化,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学之间也握手言和。
  二是辅,即:强化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幼稚迈向成熟,从依赖趋向独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将进入青少年期,不但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期情绪的特征,且增加了强烈性和不协调性,再加上类隔代教育弊端等因素的影响,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和矛盾。作为班主任,就应该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给予他们疏导、帮助、启迪和鼓舞。
  如:我班再生育子女某同学自尊心强,好表现自己,但因人际关系差,常常没有表演场所。于是,他对老师与同学产生不满,并滋长了报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是生非,甚至有时还暴跳如雷。经过分析,我们感到他的不良习惯是因为类隔代教育养成的“以我为中心” 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为此,我专门为他制订了辅导计划。通过加强家校联系,逐步引导他有话好好说。对他及时表扬与鼓励,多给他参加集体竞赛活动的机会,他的心理问题逐步得到疏解,不良行为也逐渐减少。
  三是帮,即:结对互帮。结对互帮是加强再生育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由于再生育子女教育存在诸多方面问题,他们需要取长补短结对互帮。为此,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再生育子女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采取化整为零、从面到点、分散教育、细化操作等方法,从正面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开展帮助和指导,通过结对帮助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实现超前引导,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管,即:实行细化管理。学校的管理关键在“细”字。我们首先是从狠抓学习、卫生、纪律等制度的细化管理入手,根据他们在学习、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把大整体划分为若干小整体,开展小集体的管理活动。提高了管理和教育的针对性,增强了实效性。其次是专项档案管理,每个再生育子女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信地址、电话,并做到定期查访,使学校动态地把握每位学生的情况。
  五是查,即:建立规范的督查体制。只有科学的检查制度,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解决再生育子女在学习、品德、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为保障教育的效果,就要积极开展监督和检查工作。我们在校内全面监督学生的行为规范;校外则根据地域的分布设立校外监督员,并建立定期汇报制度。
  两代之间形成了代沟,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不良的后果和危害。学校作为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就一定要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无限的爱心,高尚的师德,一流的师能,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中心,扬长避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全力架起类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文/《县域内震后再生育子女教育帮扶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 )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