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师陶]走近陶行知,让幼儿教育不再“小学化”

发表时间:2021-06-24 11:32:00    来源:师陶学刊
  上世纪二十年代,陶行知在世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根据中国国情,并结合西方教育学者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探索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新理论。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作为乡镇幼儿园,为防止出现“小学化”教育的误区,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有效避免“小学化”教育。
  一、改变教学环境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中提到的生活,是指“幼儿园呈现的生活,对幼儿来说必须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对于3-6岁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园必须要结合3-6岁儿童各种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且思维具有直观性等特点,为幼儿创设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游戏的环境。在幼儿园里通过设置贴近幼儿生活的区域环境和投放相关操作材料的方式,激发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幼儿学会自主选择游戏,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等。有效地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有关科学、艺术、语言、数学等多种知识融入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老师也由曾经的主导者变为了旁观者,在对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中不断总结反思,更好地规划下一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小班孩子刚到幼儿园时会有分离焦虑的现象,于是小班的老师会在教室里设置娃娃家,将娃娃家装饰得温馨可爱,幼儿入园后便可以在娃娃家里学着妈妈的样子安慰“洋娃娃”,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在娃娃家里与同伴分享,认识新朋友。娃娃家这一区域的创设就能在无形中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消除分离带来的焦虑。大班则可以设置“建筑区”“木工区”“医院”等角色扮演类的区域环境,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生活有了细微观察,并乐于去模仿各种他们看到的生活行为,所以大班可以通过设置角色扮演区域的方式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尝试,去创新。
  二、创造体验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的需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同时,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中所说的“生活”也包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活,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社会的生活等等,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并且通过生活来进行。不能以文字、书本为中心,关在小鸟笼似的学校里读死书,死读书。
  研学旅行便是幼儿园组织幼儿外出体验的最好方式。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学习发展水平,选择最适合的环境和内容,组织幼儿前往进行生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心、脑、手并用”,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合作、提高了自信……达到了全面教育、全面学习的效果。如幼儿中班研学活动“走进恐龙世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恐龙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并通过博物馆里的高科技影像,让孩子们置身于侏罗纪世界,感受与恐龙一起生活的场景,同时还通过游戏亲手拿起工具寻找恐龙化石。在这样一个快乐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就通过看、听、说、想、找等游戏活动的方式,学习到了恐龙的相关知识。这比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一个人讲恐龙的故事更加有意义,也更加有学习的效果,充分地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三、营造亲子氛围
  生活为什么能起教育的作用?生活又怎样起教育的作用?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他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认为,“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陶行知还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对于乡镇家长来说,每个人都过着不同类型的生活,但又大部分属于过着劳动的生活。所以,大部分乡镇的孩子在艺术、科学、语言等能力上表现得较弱,但在体力和做家务的能力上却表现突出,因为他们受到的是劳动的教育。这也是为什么乡镇的家长更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能力培养的原因。
  从生活的角度说,“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
  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求得生活的向前向上与提高。陶行知在研究作为现实世界的教育现象时,是把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文字、书本只是求知的一种工具,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随处都是教育的内容。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活的、有用的教育。因此,幼儿园教育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避免“小学化”教育、填鸭式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同时,利用生活教育理论来实施幼儿教学,有利于保障幼儿教育质量,实现幼儿教学效益最大化。(文/刘小涵 菜坝镇中心幼儿园)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