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师陶]后疫情时代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06-24 10:08:00    来源:师陶学刊
  一场疫情席卷全球,影响深远,给当今世界留下了无限的反思。教育事关亿万学子、家国的前途和命运,思考和变革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如何构建后疫情时代学校管理教育新机制,略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后疫情时代
  现在,还有很多国家的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甚至病毒发生变异,目前看来,我国基本上进入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学校教育后疫情时代,教育管理者不能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的管理教育模式。疫情的反复、病毒变异,各种季节性的传染病,甚至是其他病毒,或许都会不时困扰教育人;线上线下教育,或许会不间断;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会影响师生教与学;这些因素的影响,教育管理者更应多思考如何防范,如何落实,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这些都是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应该做好打疫情防控持久战的准备。
  二、沐浴人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培养振兴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还要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构建完备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成长的基石。在后疫情时代,作为教育管理者,笔者认为生命至上,尊重人的价值,根植人文精神是关键。视师生的生命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素和核心,关爱师生,呵护生命,灌注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制度,要让管理更有人性化,让管理教育有温度,让教育的光辉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真挚的关心爱护。
  关爱教师和学生健康,切实把平时师生运动纳入学校工作,这是学校充满活力、和谐的重要方面,也是“十四五”的明确要求。锻炼身体与抓质量并行不悖,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运动是学习工作的调剂。
  三、传染病防控常态化
  生命至上,安全责任重于教学工作。随着大规模疫情的结束,国内疫情防控机制比较成熟,疫情更多属于输入性病例,本土疫情病例相对较少。积极性的传染病时而沉渣泛起,我们也应当保持警惕。不放松,不懈怠,传染病防控势必会常态化。
  后疫情时代,健康和科学健身至关重要,学校师生的体育锻炼更应该纳入日常管理考核。身体是革命的保障,学校可以思考多种形式的健身方式,室内室外运动相结合,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确保健身时间和健身效果。
  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防控机制,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校门的管控,体温监测,包括教室的体温晨检午间晚检,都应坚持,做好登记,以便病毒溯源。
  因此,在这过程中,很多人容易生出麻痹思想,容易工作厌倦,滋生烦恼情绪,工作态度不会那么温和,这就是我们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激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管理者,如果把师生当作我们自己的兄弟姊妹,把学生当作我们自己的子女,或许管理效果会好一些。
  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疫情期间,放假很长一段时间,至今记忆犹新。后疫情时代,学校教学时间显得尤为宝贵,放假时间,可以坚持线上教学,保持线上家校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达到师生互动,家校携手共育,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管理模式。
  生活即教育,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充分利用线下教育,让孩子们体验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应对危机,学会成长,学到知识文化。师生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了一个渠道。或许,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是未来教学的一个方向,我们或许可以探索一条更好的路子。
  线上教学,不是单纯的主播,更需要我们老师们学会十八般武艺,夯实教学基本技能,扎实教学基本功。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让师生关系、人文精神关怀得以充分舒展。
  线上教学,让家长积极参与互动,可以在千里之外,家校教育融合互生。家长、社会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且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后疫情时代,更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交流融合,更能催生教育的这颗种子,使其落地生根发芽,沐浴关爱茁壮成长。
  五、心理教育不容忽视
  久困樊笼里,经历了疫情的宅家学习,复得返自然,学生心理过山车似的起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应高度重视。很多学校心理教师人手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学心理教师严重紧缺,导致很多学生需要心理疏导,心理疾病加重,这是关怀教育的缺失。更何况,很多孩子是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状况堪忧。
  教师家长也经历了疫情的煎熬,身心疲惫,也需要管理者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家校携手共谱教育新篇章。
  总之,后疫情时代,作为教育人,百年树人,教育任重而道远。以上几点,是基于平时的一点思考,多有不成熟不科学之处,但愿对学校管理者有一点裨益,对师生有一些思考和启发。生命关怀、人文精神,是贯穿教育的一条温暖溪流,愿我们的教育中,更多一点人性的光辉,不忘教育本心,润泽这方教育乐土,让我们温暖的教育之光,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道路。(文/刘畅 四川省射洪市第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越等编.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小融.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4.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