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师陶]行知合一:中国文化的重要眼目

发表时间:2020-11-02 15:45: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最近,“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书本学习是知,劳动实践是行,行知合一,不仅是陶行知的核心思想,更是中国文明的眼目。
  《大学》言:“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没有哪个女人先学会养孩子,总结出一套知识,再嫁人的。湖湘学派的开创者王夫之说:“行可以兼知,知不可以兼行。”毛主席作为湖湘学派的传承者,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习总书记进一步说:“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陶行知先生的行知合一,是对古圣先贤知行观的发展。王阳明言“知行不二,体用一如”,其根源于道器不二,圣俗不二,空色不二。比如,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人发现人是父母生的。于是总结出孝亲、事亲的孝道,并施行于教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在西方,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生命不是来自父母。柏拉图《理想国》卷三:为了教育城邦的守卫者,苏格拉底教以“高贵的谎言”:人不是父母生的,而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且长出来就是成年人”。
  到了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论公民》里仍坚守这一教条:为了理解人性,必须回到自然状态,在这里,“人像蘑菇一样从土里冒出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实事。圣人“实事求是”,以顺天下。中国之教,一言以蔽之,曰“顺”:一是受教之顺。孩提之童,天然有亲爱父母之心,顺其心而教导,由近及远,由亲而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进而“以亲九族,协合万邦”。二是施教之顺。在上位者只需以身作则,人们会看到,会效仿。所以,陶行知强调师德为先。因此,没有入教退教仪式,天下万物皆是教化对象。与此相对,西方诸文明一言以蔽之,曰“逆”。一些宗教家认为,人的行善是出于神的命令,这是“逆”,逆于人情。所以,须设立神职人员,组织严密的教团。西方的教育源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有存在的合理性。西风东渐以来,中国文化尊重和接纳西方文明。
  接纳,并不等同于抛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这即是“文化自信”。在这个意义上,任正非与陶行知先生一样,堪称新时代的表率。华为的企业文化整合了三种文化:中国传统、部队里的红色文化,IBM的现代企业管理(参看本期《焦点》)。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华为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南泥湾计划”。(《师陶学刊》杨军)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