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心理阳光坊]与异性对立的女孩

发表时间:2022-01-18 20:21:00    来源:品格周刊
  故事呈现:
  小怡妈妈因为担心体育老师和女儿走得过近,于是与班主任李老师取得联系并谈了自己的担心。但过了一周,她又对此事感到抱歉,跟李老师坦言,自己之所以这样小心,是因为童年受到过猥亵,才对女儿的成长杯弓蛇影。这个性教育走向偏颇的母亲,感受到女儿目前状况不佳,但又无计可施,希望通过专业力量获得帮助。
  原来,她童年生活在海边,父母出海捕鱼,便让她寄宿在远房亲戚家。在那期间,她遭遇了男主人长达两年多的间断性猥亵,这事成了她羞于出口的噩梦,并且年龄愈大,憎恶感愈烈。待到她有了女儿后,便寸步不离地照顾女儿,教她要远离异性,提防身边所有男性,甚至包括孩子的父亲。
  11岁的小怡的确与一般女孩不同,她与男性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会跆拳道,同龄男孩都不敢招惹她;她不去同学家里玩,因为对方可能有男性在家;爸爸因她考得好而抚摸她头时,她会像回避“瘟神”一样推开爸爸,眼神还带着鄙夷和嫌弃……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与所有男性对立起来,没有异性朋友,对爸爸的话嗤之以鼻,甚至经常对妈妈表态:所有的男人都好傻好可恶,将来自己才不会结婚呢!
  看着女儿这样,小怡妈妈也顾不上处理自己的心病了。她希望女儿既能保护好自己,又有正常女孩的社交,潜意识里不再与男性为敌。这位妈妈束手无策,说:“我真心想引导女儿不要重蹈覆辙,但的确矫枉过正了,说出来可悲,甚至我都不敢回娘家,一则不想看到过去的人;二则也不放心女儿跟爸爸在家。”她对目前的局面感到极度困惑。
  回复建议:
  小怡的问题主要源自母亲对自身创伤的防御方式,即投射的作用,把自己主观认知放在别人身上,不管对方是否真这样想。“因为我遭遇过不好的事,所以我认为你也会有同样的遭遇。”这种投射,是把自我经验当成普遍真理,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母亲童年的经历是糟糕的,没人应该被这样对待。在无助的孩童时期,她被人标记了创伤,但现在她已成长为成年女性,应处理创伤——
  首先,接受自己身上不被接受的部分,勇敢面对历史,别再附着在当初受伤小女孩的位置上。对自己不接纳会把自己牢牢困住,若不挣脱,别人也无法进入你内心。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所有好坏的事,共同铸就了自己,“这就是我本身”。
  其次,在意识层面做出调整。母亲需要在和男性的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看法,强化自己的观念:你遇到的糟糕男性只能代表他一人,不能代表其他男性;每个人都不一样,男性与男性也不一样,要客观地了解其他男性的特别之处,特别是正向特质。比如,有的男性很好相处,有的男性对动物友善,有的男性有责任心……在这种有意识的调整过程中,把自己从过去的经验中解绑出来。
  最后,尊重女儿的主体地位,把她当作独立个体去看待,让她从母亲创伤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尊重女儿的主体地位,首先意味着尊重女儿对于关系的探索。小怡不是母亲的附属品,也不是母亲生活的延伸,她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并可以去承担后果。
  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小怡可以有自己的预设,然后通过交流去验证这个预设。其次,要尊重女儿的感受,多关注“你觉得怎样”“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从而帮助小怡自己的认知复苏,不再被母亲的认知覆盖。(任乐平/整理;栏目咨询师/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硕士、金沙小学心理中心主任 杨眉)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