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心理阳光坊]我的爸妈脾气大

发表时间:2022-01-18 17:19:00    来源:品格周刊
  故事呈现:
  小读者沐沐每期都会关注“心理阳光坊”这个栏目,她说没想到生活中的小事,原来藏着那么多心理学上的奥秘。沐沐说自己是个幸福的独生女,丝毫没有因家里没有弟妹而感到孤独。她的爸妈做事勤恳,为人正派,每天会精心给她搭配饭菜,陪她一起练琴。但幸福的家庭也有不和谐的部分,沐沐说家里时不时会骤然发生“风暴”,让她害怕。
  沐沐的爸爸,脾气极像沐沐的祖父,文雅的背后藏着暴脾气,一旦女儿倔强,就会拿出长者权威,用大喊大叫来“镇压”。而沐沐的妈妈性情外向,但脾气也像被这家庭感染了似的,一旦和家人发生争执,便会变得不可理喻,把家里气氛搞得极为压抑。
  最近因为沐沐的祖父母明里暗里建议家庭再添个孩子,妈妈一生气就离家出走,直到老人回了老家才回来。然而,家里的“战争”并未停息,有时妈妈会用恶毒的言语怒骂丈夫和女儿,事后又极为痛苦地向女儿解释。让沐沐惊恐的是,她自己也变得急躁起来,有时起了冲突,还会歇斯底里拿头撞墙,发泄自己的愤怒,甚至会学妈妈骂脏话。
  她明知道这样不对,也明知道父母不是坏人,但一旦陷入那种氛围,她就不由自主地变得抓狂。她想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建议:
  沐沐处在一个严重情绪化的家庭中,像一只漂泊在风暴之海的小船,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海上变化莫测的天气,只要有一点点触发条件,下一秒立马从晴空转向狂风暴雨。整个家庭在情绪化的漩涡中内耗,幸福体验大大降低。
  情绪化体现的情绪特点是稳定性,它展示的是人在面对情况脱离控制时,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所以平日“文雅”的爸爸才会在女儿倔强时爆发,所以性格外向的妈妈才会在和祖父母冲突时离家出走。我们对待不可控事件时的第一反应,往往就体现出情绪的稳定程度。
  情绪化的另一个糟糕之处在于它的传染性。在家庭内部,只要有严重情绪化的成员,其他成员的情绪往往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上表现得格外明显。通过认同模仿父母行为模式的孩子也会情绪化,所以沐沐在面对失控的场景时,会不自觉地开启情绪风暴。沐沐是好样的,她看到了问题,并且勇敢地去寻求帮助,这个帮助的途径,就是自己学会情绪管理:
  首先,告知对方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我现在很生气。”这是通过语言让情绪符号化,这个操作可以从感性层面翻转到理性层面,降低情感烈度。
  其次,给情绪划定边界。比如,“你给我10分钟,我去处理一下我的脾气。”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情绪是个体的私人体验,我要对我的脾气负责,不能放任它野火一样乱烧;第二,情绪是可以处理的,并非全然不可控。
  然后,可以脱离冲突场景,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发泄。可以大喊大叫,可以拍打枕头,也可以做点什么来转移注意力,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
  最后,返回冲突场景,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可以告诉对方:“我现在情绪已经好了,可以心平气和讨论一下刚才的问题。”这个总结对于父母来说格外重要,因为通过它,父母可以展示给孩子整个情绪管理的过程,让孩子习得这个技能,同时修复受损的情感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情绪化有时带有隐蔽性,“文雅”的爸爸和“外向”的妈妈,这些外部评价遮蔽了家庭中真正的风暴。这是为何?因为这些正面评价是来自外部的,我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对不可控的认知比较客观,会承认和接受外部世界中各种事件的不可控,有了这样的预设,情绪的起伏就不会太大。
  但在家庭内部,情绪化往往伴随着“他就应该……”这样的预设,拒绝接受失控的局面,从而产生剧烈的情绪起伏。所以,学会情绪管理是“术”,真正尊重家庭成员的主体地位,去爱对方,接纳“坏”的部分,才是“道”。(任乐平/整理;栏目咨询/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硕士、金沙小学心理中心主任 杨眉)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