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品格·心理故事]儿子的“怪”行

发表时间:2020-11-10 09:07: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老刘师傅最近有点困惑,他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好像有出入:他爱抽烟,包里会准备一两百的零钱,最近一段时间却老感觉丢钱了,但是具体数目他也说不清。
  老刘有一个儿子,小名叫壮壮。今年四年级,为人很老实,从三年级才转学到城里读书,基础薄弱,成绩不是太好。但是,壮壮很懂事,看到父母早出晚归,会主动买菜做饭,有时候还会把家人的衣服刷干净之后,再放入洗衣机清洗。最近,壮壮尤其爱给爸爸洗衣服,一到家就翻出爸爸的工作服,泡到水盆里。老刘夫妇很欣慰,同时也觉得怪异。
  这天,壮壮的妈妈收到一个信息。信息是壮壮同学的妈妈发的,上面写着:“壮壮妈妈,谢谢壮壮多次给我们孩子送礼物,不过小朋友每次送二三十元的礼物,还是有点贵重……”壮壮的妈妈很惊诧,孩子平时一周零花钱只有10元,怎么会有钱多次送礼呢?
  老刘夫妇找来儿子,严肃地问清情况,壮壮哭了。他回答:“钱是在爸爸口袋里拿的,我在班上没什么朋友,学习也不好,我想通过送礼物,让大家喜欢跟我玩。”老刘夫妇惊呆了,他们一筹莫展。
  壮壮经常给爸爸洗衣服的“怪异”行为,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他是想通过偷偷拿来的钱,购买礼物来“笼络”同学。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信息还不少:首先,说明壮壮在学校的社交出现了障碍。由于某些原因,他和同学不能打成一片,体会到了被疏离感,并想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修复现状。
  其次,他修复的方法并不妥当,偷拿爸爸的钱,本身就是不良行为,会给他的成长带来弊端。原本性情本分的壮壮,购买礼物的动机,尽管有着“表达友爱”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赠礼来获取同伴的友谊与关注。这说明,壮壮有着社交需求,期望获得被认同感,以及被环境接纳的安全感。
  修复策略
  壮壮原本不是一个坏孩子,所以家长要循循善诱,帮孩子理清思路,寻找更好的办法来获取同龄人的友谊。
  策略一:耐心询问,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壮壮希望“送礼物”来赢得“被接纳”,说明他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交友策略了。但是,家长要帮助孩子从更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儿童之间送礼物,什么礼物是符合年龄特征的?送礼物能不能通过偷拿家长的钱去购买?送礼要不要讲究“礼尚往来”的习俗?这些问题都可以和孩子进行开放性的探讨。
  策略二:调查清楚孩子为何交不到朋友。孩子的人缘不好,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被边缘化呢,还是由于性格因素导致他人的疏离,或者是否孩子曾经冒犯过他人,而导致别人敬而远之呢?这些都需要家长找孩子耐心沟通,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做一个了解,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去构建更好的人际关系。
  策略三:跳出事情本身,来和孩子谈谈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是互相尊重的,真正的友谊绝对不是通过单方一味的“馈赠”来获取,而是心与心的交融与信任。壮壮可以带着真心与诚心去帮助、关怀同学,而不是带着“讨好”的潜意识,去暂时性地获得所谓的朋友。这样的友谊,不长久,也不是真正的情谊。(任乐平《品格周刊》)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