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故事]没有她,就没有复制粘贴

发表时间:2022-05-19 16:29:00    来源:品格少年
  50年前,艾芙琳·贝瑞森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化的文字处理器,首次完成编辑、删除、复制及粘贴功能,被称为“记者和秘书的救世主”、计算机领域先驱者、“复制粘贴之母”。
  1925年,艾芙琳·贝瑞森出生在美国布朗克斯一个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她就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和天赋,在读高中时,就对数学和物理尤其感兴趣。她自己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学时在学校学习是最开心的事,我们每天3点下课,别的同学都开开心心回家了,但是我喜欢在学校多待一会儿。”1941年,她进入亨特学院攻读经济学——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较适合读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艾芙琳在国际印刷公司研究部的流变学部门担任全职助理。当她获悉亨特学院和布鲁克林理工学院有免费的课程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她早上在公司上班,晚上去大学上夜课,研究数学和物理。
  在20世纪40年代,学习理工科的女生非常少,她是当时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唯一的女生。1946年,艾芙琳在纽约大学取得了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品格笔记
  平淡的经历和落后的教育水平,并没有冲淡艾芙琳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那个年代,艾芙琳本作为一名女性物理学家非常难得,努力学习,是她摘取成功桂冠的阶梯。
  大学毕业后,艾芙琳进入一家打字机公司工作,成为老板身边的一名秘书,主要是打印文件和材料。而最令艾芙琳头疼的是,如果老板需要3份相同的文件,就得一字一句地打出3份;如果需要10份合同,那就得打10份。每份文档哪怕只打错一个字母,也得重打,费时费力。
  有一次,由于心情不佳,艾芙琳接连出错,不得不加班到很晚。她沮丧地盯着面前冷冰冰的打字机,不禁想到:要是有一种打字机,能复制打出的文字,兼具删改功能,工作效率不就会得到成十上百倍的提高吗?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当时的技术下,不过是一种奢望罢了。
  后来,艾芙琳跳槽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工作。期间虽然参与了多项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受当时性别歧视等因素影响,升职无望。此时,人到中年的她决心辞职创业。
  兼职多年的秘书工作,早已在艾芙琳心底留下一份清晰的答案。她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字机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困扰无数坐在打字机前的女性最苦恼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她决心研制出一种全新的文字处理器,将人们从这种麻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品格笔记
  富有创造力、毅力和勇气的艾芙琳,敢于挑战当时对绝大多数人包括自己都一无所知的计算机领域,只是为了减轻女性的秘书工作负担而努力。
  1969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后,艾芙琳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化文字处理器——“资料秘书”。她为这个高约1米、如小型冰箱般大小的机器设计了具有13个半导体和可编程的电路元件。虽然“资料秘书”开动后会嗡嗡作响,甚至连屏幕都没有,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包括复制、粘贴、剪切、删除等在内的文档编辑。接着,人们在艾芙琳的研究成果上进行优化,从而掀起一场科技革命。
  谈及自己的发明,艾芙琳说:“人类的命运是相通的。你的麻烦也许正是别人的麻烦。如果你用智慧将其彻底解决时,你前进的一大步,也许也是人类前进的一大步。”
  艾芙琳持有过9项与计算机相关的专利,她的“资料秘书”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展出。直至2018年,艾芙琳在辞世数月前被确诊患上淋巴癌。据她的侄子所说,艾芙琳选择不接受治疗,和家人一起共度余下的时光。
  品格笔记
  在时代和个人的推动下,“复制粘贴”这项现在看上去很天经地义的电脑功能,才终于被发明了出来。艾芙琳的故事、她的创造发明,是人类科技文明承前启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她所取得的成就让人深深敬佩。(汇编/张露)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