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名家]秦观:篇篇词章,千古伤心

发表时间:2022-01-13 16:53:00    来源:品格少年
  秦观是典型的江南才子,是苏轼最得意弟子之一,他一生崇拜苏轼,却学不到老师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但在命运一次次打击中,锤炼成一名忧郁的词人,他那用心书写的篇篇词章,堪称惊才绝艳。
  原文发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行香子·树绕村庄》(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唯愿一识苏徐州
  秦观公元1049年出生于扬州高邮一个寒士之家。秦观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相当现代化,一方面鼓励秦观多读原版著作,另一方面带着他各处游历长见识,亲身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指导方针。
  《行香子·树绕村庄》便出自那时:“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秦观对仕途充满浪漫的幻想。不幸的是,父亲在他15岁那年去世,生活愈加困顿,秦观希望通过科举改变人生。
  公元1078年,30岁的他第一次参加科举,却落榜了。倾慕苏轼才华的他萌生了拜师的想法,期望得到苏轼的点拨。
  此时这位文坛领袖正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徐州任知州。秦观慕名拜谒,并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言辞间流露出对苏轼的仰慕之情。
  当秦观拿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黄楼赋》去见苏轼时,苏轼对他赞赏有加,将他收入门下。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在36岁第三次考试的时候,终于考上了进士,通过苏轼的引荐,出任太学博士一职,后来又任职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撰写《神宗实录》。那阵子,他很是风光。
  然而好景不长,以要求变法的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和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相互对抗。苏轼被贬到偏远荒凉的惠州,秦观也因此受牵连,被从国史院编修贬为了杭州通判。
  在秦观赶去杭州的途中,新党重新搜罗罪证,状告他在修《神宗实录》时,刻意诋毁。哲宗大怒,很快又下了一道圣旨,改判秦观到丽水任监酒税。不多时,新党又以秦观到任后,不好好工作为由,将他发配到了湖南郴州,并削去了他的所有官职和俸禄。
  接一连二的流放,让秦观身心备受打击。看着脚下滔滔的郴江水,想起自己满腹才华却虚度年华,报国无门,他写下了史上最让人伤感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后会不知何处是
  即便忧愁如此,秦观依旧十分挂念自己的老师,时常给他写信,期待重逢。给了处于人生最低谷的苏轼以极大的安慰。
  流放多年,苏轼最后流落到了当时的贫困地区海南儋州。宛若冥冥中注定的缘分,秦观也被贬到了当时一片荒蛮的雷州半岛。师生隔海相望……面对这样的人生际遇,乐天派苏轼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的豪放派经典。同样面对滔滔江水,秦观却只能低吟浅唱“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51岁这年,秦观经历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饱经风霜的苏轼。秦观老泪纵横,挥笔写下《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或许他们都料到这次分别之后“后会不知何处是”,在这场落难相会中,二人愁容满面。
  果不其然,告别苏轼两个多月后,秦观在被贬滕州的途中病故,苏轼得知消息伤心不已,次年在常州与世长辞。(文/张露)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