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品格·美育]季节之美——暑尽凉来又一秋

发表时间:2021-08-30 15:23:00    来源:品格少年
  新学期的开始,标志着夏天的结束与秋天的到来。与全民“躺平”的夏季不同,秋天是一个相当忙碌的季节,我们告别了可以无所事事发发呆的暑假,重新投入了繁忙的学业中;而在古代,人们不仅要忙着收割成熟的作物,也要提前开始为过冬做足准备。这是一个混杂着丰收的喜悦与难言的伤感的季节,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气质,赋予了秋季独特的美丽。
  知乎
  在立秋后,气温并不会越来越冷,实际上,在一段凉意后,会出现短暂的回热天气。在中国,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秋老虎”,因为这种回热现象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
  英语中有Indian Summer的说法,似乎是“印第安(印度)的夏天”的意思,但其实它指的是回热现象。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写:“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只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秋天的生活仪式感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时,天子在立秋这天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曰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后汉书·祭祀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唐宋时期,妇女与孩童,会在立秋当天佩戴楸树的叶子,用以象征秋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二·楸》记载:“唐时立秋日,京师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孟元老也在其笔记《东京梦华录·立秋》中写:“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戴楸叶的习俗一直持续到明代。清代在立秋节这天会悬秤称人(多为儿童),来验一验度过夏天后是胖了还是瘦了。
  令吃货狂喜的季节
  任何一个季节中国人都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这在秋季体现得最为鲜明。秋天不仅是各种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也是鱼虾蟹等动物肉质最为肥美的时节。况且我们需要“贴秋膘”,吃自然必不可少。在京津地区甚至还有“吃秋”的习惯,认为“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因此每逢立秋就集体下馆子,好不热闹。老舍更是将秋天的北京夸上了天:“秋天一定要住北平。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可见秋天对于这些资深吃货而言,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狂欢节。
  秋心为言愁
  作为细腻而感性的中国人,每到季节交替时,我们的心境也会产生细微的变化。与夏天相比,秋天的气质显得更单一,却也更深刻——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愁绪。西汉礼学家戴圣的《礼记·乡饮酒义》载:“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东汉郑玄在随后注释道:“愁读为揫,敛也。察肃杀之貌。”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曰:“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可见在两千多年前,秋天便与愁绪、忧思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将时序与心情结合在一起的情结,是一种独特的中式审美,这一点光从造字的逻辑中便能体现出来:“秋心为言愁也。”这种与季节相联系的独特审美观,是构成我们民族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刘一昕)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