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品格·文学]文化苦旅

发表时间:2021-06-23 10:29: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真正走访世界各地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人文乡土加上大半生的经历和遭遇完成的大作。
  放下书,沉思了良久。胸中喷涌着先生的收笔之句:“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读罢,还是决定提笔留下些什么。
  盖吾之于《苦旅》一书,心中是怀愧的,愧于现在才有心沉淀在先生的徜徉恣肆中。但余亦难掩欢欣鼓舞之情,实因先生之文能为我们这些钝愚的年轻人起到开化和指引作用,往大了说,先生可谓我们人生价值观的一块基石,影响终生。
  先生激情挥洒之文,读来真能让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待静下来,也能如璞玉般让人把玩再三。
  从莫高窟到道士塔,从荒无人烟的西域到人间天堂苏杭,先生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他在开篇写自己游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的经历,由己及人,写出了当今人们骨子里对“诗”的追寻,归根溯源,便是人们的历史文化情结。面对这一望无垠的天地,先生感叹自身如侏儒般的渺小,人本是渺小的一花、一叶,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人的一生显得微不足道,纵观自己的一生,也是白驹过隙一般,不得不感慨,这一生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逐的,不禁使人陷入深深迷茫之中。这也是先生一直留到最后的一场修行一一人生之旅。
  《苦旅》的第三部分“人生之旅”,相信大多数的读者都能对“石一歌”一事感到愤懑,都能在心里无情地批判曾远风之流,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沉默了。
  不久前读过一篇名为《鹿的穷途》的文章,不禁为其中所提及的“群体暴力”之胆寒。“群体暴力”与“群体沉默”有何异?答案显然。上世纪是命途多舛的一个世纪,而我们也恰好能看到 “群体暴力”与“群体沉默”在相隔不远的时代里发生。而反观现在,我们一边躲在屏幕背后对各种不关己的人物进行声讨,一边又对身边的各种乱象予以漠视。我们虽然大步跨入新时代新纪元,虽然通读史册,但我们却在渐渐地将中华文明的优秀部分弃如敝屣。我想,先生逃脱名利场转而走向世界的各个古文明便是因此吧。
  写到这里,禁不住反复吟叹黄佐临老先生的那句“可喜,可惜!”了。(文/马英杰 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