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陆 | 注册

[品格·视野]审美教育——灵魂深处的感性素质

发表时间:2020-11-12 11:32:00    来源:未成年人网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院长在演讲《艺术有什么用》里说:“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要有体验幸福的素质,这种素质就是感性素质。”而我们的中学生处在一种粗放式的审美氛围中,无处不在的硬核标语、网络快餐文化、单一的校服形式……审美缺乏正在伤害着学生的感性素质发展。
  艺术教育被边缘化
  美育的主体阵地是艺术教育,而大部分人把艺术教育理解为音乐和美术,雕塑、工艺、建筑、舞蹈、戏剧、电影、游戏等都是不受重视的小儿科。
  我们特别需要把粗放式的审美观向细腻精致引导,就像巴尔扎克所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灵魂,看他拿手杖的姿势就能知道。这告诉我们审美要到灵魂深处。比如学习美术的,除了画画之外,要对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有最基础的认知;学音乐的,除了会弹钢琴之外, 还应能对一部交响乐进行较为完整的赏析。总之,不能让“弹得真快、唱得真高、画得真像”成为我们艺术教育评判的天花板。
  功利阅读毁掉书香
  一份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显示,80%的学生都有阅读课内外书籍的习惯。但大多数中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而喜欢阅读轻松、简单的书籍,或者,为了应对考试,学生更愿意读关于名著的考试资料,比如:西游记一百回内容概括、《简·爱》主要人物关系、《傅雷家书》练习(含答案),同时,轻松的、娱乐的、休闲玄幻小说、动漫作品、明星自传等成为时髦。当然这背后有很多原因:现代科技冲击了传统阅读;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影响了阅读;学校教育没有把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阅读 对于学生而言,失去了乐趣和意义。一个人的阅读史也就是他的精神史,精神的高度代表了审美的高度。只有提高阅读审美,才会发现世界的神奇和可能性,从而变得独立、丰富。可以说,阅读取向的低俗化越来越深地伤害到了青少年的审美。
  校服款式单调乏味
  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着装意见,设计原则是:“朴素、大方、明快、实用”,要求稳重实用,看起来“最踏实”的蓝白大袍,就这么诞生并且推广开了。时光流转,人们的衣着习惯和审美水平也在变,而校服的基本款式却没有太大改观。去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校服的提案,建议改进校服美,感帮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网友们对提案的讨论,占比较多的是关于舒适度和美观度的意见。有一部分网友希望在校服中感受到中国元素的魅力,以期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让校服成为呈现中国审美文化的载体之一。校服要实用,但学生们也要美,也要青春,对于美的追求是天生的,我们需要去平衡两者关系,这个话题也值得我们探讨。
  快餐娱乐至死方休
  短视频APP,这个门槛极低的名利场迅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网红”。“金句女王”韩美娟、“舞蹈大咖” 代古拉……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刺激下,粉丝数据也在一路飙升。粉丝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中学生,学生们在里面看到了什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里,适当地放松娱乐也无可厚非,拿起手机,看看全新的世界、养眼的画面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但网红脸、恶搞视频、低俗广告、直播快销……一些低俗博眼球的内容正在伤害中学生的专注力,慢慢地,疲于甄别这些错误的“三观”,中学生离书籍中的诗和远方越来越远。
  《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 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一次次娱乐至死的狂欢,一场场反复演绎的低俗喜剧。美,成了当代的奢侈品。这,终究不是好现象。(张露《品格少年》)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肇恒璐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