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乡村先生 | 王秀金——把孩子交给您,我们一百个放心

发表时间:2021-08-13 10:29:00    来源:《教育家》杂志

  兰陵因地处高陵且兰草繁茂,被出使此地的屈原命名,是荀子劝学之地、李白醉卧之乡,“兰陵王”高长恭因战功卓著被分封此地。带着无限遐想,记者来到兰陵采访。然而,奇绝的风景往往被大自然隐匿于最深处。车行路上,群山环抱,树木葳蕤,起起伏伏的山坳间,零星散落着几处人家,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娄山小学正坐落在一处偏僻的山坡上。

  学校放了暑假,年轻的教师离校了,王秀金守着这里,一守就是40年。拿起粉笔,他是一名教师,扛起锄头,他便化身农夫。“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校园的空地上种些蔬菜,老师们一年四季便有了新鲜菜吃。”王秀金走下田埂,摘了一把黄瓜,招待大家。风起,吹动那一片绿,浓郁而蓬勃。岁月长风,时光不染。王秀金扎根山村,教书育人,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年近花甲的老人,他是乡亲们心中最信任的人。

  日子虽苦,总有盼头

  1981年,王秀金高中毕业后打算去参军,此时村干部找到他说“:三年,上头派过来18位教师,可最长的只待了三个月零三天,没有老师,孩子们怎么办?你可是村里唯一的‘高材生’。”王秀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土生土长在这里,如果自己都不愿意留下来,何况别人呢?于是,他藏下军人梦,成了兰陵县下村乡张峪子村小学低年级部的教师。

  校园里,几间低矮的草房,窗户格条断开着,一群头发乱蓬蓬的毛孩子,在水泥墩做成的课桌上翻跟头,衣服袖子被鼻涕蹭得锃亮。王秀金哭笑不得“:这分明就是花果山的毛猴子呀!”下雨天,狂风伴着暴雨扑进教室,吹得书本“哗啦啦”作响,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王秀金拿到第一个月的12元工资,便买来塑料纸糊住了窗户。

  学校是复式教学,4个自然村5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上课,王秀金一个人包揽了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等全部课程。上课时,他先给一年级上课,二三年级布置作业,然后再给二年级上……村子分散,孩子们离家远,中午,他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咸菜、大葱作为午饭,王秀金便烧开一大锅热水给孩子们喝。下午放学,他把一大摞作业本捆在车座上,推着自行车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只容下一个人走的山路,布满荆棘,一面山石,一面深沟,因为有了老师的陪伴,再陡峭的山路,孩子们也不再惧怕,他们沿着山路,排成一排,手拉着手,紧紧跟随,路上洒满欢声笑语,像系在大山里的一串风铃。

  寒来暑往,那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王秀金一走就是几十年。

  “陪伴,更多的是陪伴。乡村老师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校外就是旷野深山,撒开手可了不得,一般下课我就领着他们玩,陪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既然乡亲们把孩子交给咱,咱就得让父老乡亲放心。”王秀金朴素的话语,如同脚下的黄土地,粗粝而真挚。

  1996年底的一个风雪天,放学后王秀金像往常一样将孩子们一个个护送到家。茫茫大雪覆盖了山林,他扛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赶,突然脚下一滑,连人带车滚进深沟,当即失去了知觉,幸亏被过路的村民发现,叫来乡亲们,将他送进了医院。那次事故,造成他腰椎、颈椎受伤,直到现在还需要经常针灸理疗。

  “这不算啥。日子虽苦,总有盼头,想叫孩子们很好地成长,不付出哪能行?”王秀金脸上浮起笑容。再苦再累的日子,经过岁月的发酵,回忆里充满了风霜雪雨生动的味道。

  为了借鉴“复式教学”的教学路子,假期中,王秀金骑着自行车,辗转百余里到邻县“取经”,广泛收集有关复式教学的材料。付出总有回报,多年来,他执教的一、二、三年级复式班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独创的“三动两静一点通”复式教学模式受到省教研室的表彰,得到了市教研室的推广,他被大家称为“复式王”。

  “要说技巧,其实也没啥,就是多些耐心,将生活中的经验拿来用,或者用小故事来导入,来加深孩子们的理解。”王秀金鼓励孩子多去思考、大胆尝试,他给孩子立下规矩“:下课怎么疯玩都可以,但上课必须专心听讲,大胆回答问题,说错了不会批评你,会想办法让你能懂、能理解,但闷头不说不行。”

  能多走出一个是一个

  2005年3月,王秀金被调到附近的娄山小学任学区校长。教室很破旧,有的梁头、水泥棒已经变形,有的墙体已经裂缝。“这怎么能上课?万一出了事儿怎么办?”王秀金不敢往下深想,他一边和老师们带着孩子在大树下上课,一边为学校改建而四处奔波。可村里穷得拿不出钱,只能筹资建房,王秀金二话没说,将家里的耕牛卖了1950元,全部捐给了学校。耕牛是农家的重要家当,是妻子一把草、一把料辛苦养大的,他不商量就卖了、捐了,搁谁都想不通,妻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在王秀金的带头下,乡亲们最终捐了18.7万元。2007年2月,崭新的娄山小学建起来了。学校地势高,没有井,要从很远的山下挑水,王秀金找来打井队给学校打了一口井,并接上了自来水。没有食堂,学生们中午吃饭成了难题,王秀金又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建成了学生餐厅。

  “只要是我能想到的,我就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山村未来的希望就靠这一批批孩子呢,我们苦点累点儿不算啥,只要孩子们能成才成人,能走出一个是一个。”王秀金总是教导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等在外面学了本领,再来建设家乡。乡亲们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王秀金就“追”着孩子们上学,学生辍学了,他一家家去把孩子“要”回来。有孩子家庭遇到变故,他拿出工资资助他们,并为他们四处奔走:小荷父亲突发心梗猝死、母亲改嫁,小锐母亲出走、父亲犯罪入狱,小可母亲痴呆、父亲因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不幸家庭的孩子是王秀金心头永远的牵挂,在他的努力下,孩子们得到了慈善机构的长期资助。

  教书40年,王秀金从孩子们的大哥哥、叔叔,到如今的老爷爷,他用40年的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提起他,四里八乡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这老头儿是真行!把娃儿交给他,我们一百个放心。

  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要有火种

  以前山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今铺上了柏油马路,通了网络。乡村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操场也变成了塑胶跑道。80后、90后教师的加入更是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再有几年,当初的那批民办乡村教师就全部退休了,是他们撑起了乡村教育,为山区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新生的力量补充上来了,国家也有了很多向乡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但现实问题还是存在的。生活枯燥单调,最主要的是孤独,年轻老师找对象都不容易。”下村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夏永瑞说,学校也在尽可能地为年轻教师提供方便,比如给女教师宿舍安装防盗门、买洗衣机等。

  “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王秀金用热情感染着大家,面对年轻教师的“水土不服”,他用父辈的慈爱关怀着他们,他心疼这些年轻的教师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像老父亲一样“着急”他们的婚事,化身月老,帮他们牵线搭桥;为调动年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连续两次将职称让给他们;为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他种了豆角、青菜、黄瓜、生姜等;为了不让老师们分心,学校的苦活累活儿,他顺手就干了。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哪怕是在偏远山区的农村,只要好好干,一样能体现人生的价值。”王秀金常常对年轻的教师说。再有一年,他就退休了,但乡亲们都说,“老头儿”最好别退休。“教育是份良心活儿,能为父老乡亲们做实事儿,为国家多培养几个人才,这辈子值了。”依附着一片奇崛的土地,这个“山里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记者 邢晓凤)

关注未成年人网 陪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严姝玲    

推荐阅读 »